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后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着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着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吳艷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行星探測規劃基本明晰 有待國家審批

  吳艷華介紹,明後年計劃用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次載人飛船任務。

  吳艷華介紹,探月三期任務之後,我國已經基本規劃確定探月四期任務,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已經實施。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中,準備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行星探測規劃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5月中旬着陸火星巡視探測。另外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載人航天方面,明後年將非常繁忙,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四艘貨運飛船、四艘載人飛船,然後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火箭方面,我國將充分利用長征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污染新型火箭序列,保證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包括本月將首飛的長征八號。

  吳艷華還介紹了重型運載火箭的進展。“重型運載火箭肯定要發展,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證,待條件成熟,會報國家審批。”

  關注1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如何開展研究?

  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部分將入藏國博

  吳艷華介紹,國家航天局已經研究決定,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樣品,除了將北京作為主要存儲點,湖南韶山將作為異地災備點。吳艷華介紹,月球樣品第一個用途為科學研究,將與全球共享相關樣品和數據;一部分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另外,按國際慣例,還有一部分可能作為國禮贈送,聯合國已經提出申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嫦娥五號還包括其他地外天體着陸的過程、區域的選擇,實際上是長期的戰略研究和技術迭代的過程,要考慮到工程的可實現性和科學價值。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

  此前,俄美兩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月球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岩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關注2

  中國是否將與美國分享月球樣品?

  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開展合作

  有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會將月球樣品分享給美國NASA?吳艷華回應稱,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中國政府願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合作。

  “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吳艷華說。

  吳艷華介紹,中國航天局一直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開展國際合作。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近一段時期來,國際同行非常關注,提出了共同研究的意願,我們也非常歡迎。

  不過,科學研究是有規律的,中國將按照聯合國有關的條約、法規,按照我國有關規定開展合作。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和數據共享工作,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會與國內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組織國內外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成果共享、共同研究、數據開放相關工作。

  關注3

  我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我國當前要先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說,我國當前要先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建設,中國空間站將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爭取發揮更大價值,為人類民生福祉實現更多產出。載人登月方面,我國初步計劃先做關鍵技術攻關,在空間站建成和使用得很好以後,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載人登月。與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不同,中國如果開展載人登月,目的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探索未知,不是為了登月而登月。

  吳艷華說,此次嫦娥五號的技術方案,驗證了一些載人登月返回必要技術,為未來打下基礎。

  ■ 焦點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樣品有怎樣價值?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將2千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娥五號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千辛萬苦帶回的這2千克月球樣品將會帶來怎樣的研究成果,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新京報記者 倪偉

  從風暴洋採回全新樣品

  2006年起,由美國航天員帶回的半克月岩一直在北京天文館展出。次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之後每次嫦娥探測器發射,天文館都會迎來特意觀看月岩的觀眾。

  這半克月岩是來自美國的禮物,由阿波羅17號飛船的航天員帶回地球。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將之作為贈禮。中國學者將其分為兩半,一半用來研究,一半用來展示。

  “這些年我們圍繞這半克月岩策劃了不少活動,跟觀眾介紹月球相關的知識。不過畢竟還是美國贈送的,我們更希望自己國家採集的月球樣品,未來也能放在天文館,讓老百姓能夠近距離接觸。”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說。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曾回憶,利用這半克月岩,當時中國學者花了4個月研究其化學成分、同位素、礦物質、採集地點等,發表了14篇研究文章,研究結果讓美國同行信服。

  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被認為對於研究太陽系有特殊的價值。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后形成的。通過研究月壤,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新信息。

  此次嫦娥五號降落的地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從未有探測器到訪過。這裏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岩,對人類來說是全新的月球樣本。

  樣品研究有助於月球資源利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通過有人和無人採樣的方式,總共從月球帶回380多千克樣品。這些樣品讓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美國航天員鑽取了3米深的月球岩芯,發現土壤多達57層,每一層就是一次隕石衝擊。科學家還通過樣品分析,證實了月球上存在核能源氦-3,為後來月球研究和探測注入了巨大動力。

  龐之浩說,氦-3是理想、安全、高效的核聚變燃料,這種資源地球上很少,只有10噸到15噸左右,而月球上的氦-3至少有約100萬噸。如果開發出來進行核聚變發電,能滿足地球上一萬年的能源使用。”科學家發現,月球土壤和岩石可以製取水和氧,氧化鐵的含量也很高。這些元素都可以加以利用,成為未來建立月球基地的能量來源,這對建立月球基地的方式和路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NASA科學家表示,希望目前新一輪的樣品研究可以推動更實際的月球開發。

  樣品的研究成果應讓公眾知曉

  雖然已經有近50年沒有採集新的樣品,但對月球樣品的研究持續至今。

  時隔40多年之後,2019年11月5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在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重新打開了一批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球樣品。科學家從試管中提取樣品,然後送去給研究團隊進行研究。

  自從阿波羅時代以來,所有返回地球的月球樣品都存放在實驗室中。其中大多數經過了充分研究,許多樣品至今仍在被研究。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還決定封存一些,以便未來使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分析。

  2019年打開的這批樣品是阿波羅17號帶回來的,包括月球岩石和土壤,被封藏了近50年,從未被接觸過,與北京天文館的月岩屬於同一批。相比阿波羅計劃開展的年代,由於過去50年的科技進步,科學家們有機會以以前不可能的方式分析這些樣本,進行當時無法開展的檢測,使阿波羅計劃的科學效益最大化。同時,拿出一部分阿波羅計劃的樣品,也能讓新一代科學家“練手”,為2020年代開始的未來登月任務做好準備。美國正在推進Artemis月球計劃,計劃2024年前讓兩名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帶回樣品。到時候,新一代科學家將會被賦予新的研究任務。

  隨着嫦娥五號返回,中國科學家也等到了嚮往已久的研究對象。“這兩公斤的樣品很寶貴,參與研究的機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礎,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朱進說。

  朱進還提到,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讓廣大公眾非常關注,未來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讓公眾知曉,發揮社會效益,因此圍繞這兩千克樣品的展示傳播非常重要。他認為,博物館等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科普,應該承擔起責任,及時展示、傳播這2千克樣品的研究成果。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張楷欣】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高價收購黃金推薦優質商家

※金價漲不停?結婚黃金出租正夯!

※洗澡最怕忽冷忽熱,該選擇哪種熱水器呢?

金價查詢,黃金價格換算,高價回收服務

※了解大師佛教正法中心

※神桌、神明桌、佛具、佛像、訂做與整修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