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四通八達!自東向西,縱橫交錯、規模龐大的動脈網絡貫通城市、暢達鄉村,通車總里程15.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奠定了保運保供、保通保暢的基礎。

  川流不息!南來北往,繁忙有序、暢通無阻的滾滾車流進城入鄉、過江越海,世界第一的客貨運量,彰顯生機活力、承載美好期盼。

  5年來,全國公路交通行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奮力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在時代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精彩答卷。

  “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3萬公里”“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兩項“公路指標”均已超額完成。預計到“十三五”末,公路通車裡程約510萬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52.27萬公里。一張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有國際競爭力的公路網,為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着堅實有力的支撐。

  大動脈高品質 高速公路網絡密織

  “快、快,再快點!”承擔緊急運輸任務的駕駛員們與風雪搶時間、與疫情拼速度。2月16日10時許,由湖北高速公路路政車輛護送的13輛低平板貨車車隊,裝載着40輛負壓救護車,安全駛出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漢西收費站,跨越5省份的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圓滿完成。

  交通線就是生命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危及群眾生命安全,“封城”“封村”“封路”等諸多現實難題又影響生產生活保障。“一斷三不斷”“三不一優先”“免收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一車車應急保障物資通過公路,源源不斷地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輸送寶貴“彈藥”和“補給”。公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

  阻擊疫情,發揮關鍵支撐;托舉發展,彰顯“動脈”品質。

  “十三五”以來,全國高速公路建設次第開花,一批批重大公路項目在大江南北紛紛落地。在青藏高原、在彩雲之南、在千湖之省、在粵港澳大灣區……“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聯通,每年超過1萬億元鋪就的中國公路網不斷延伸。

  北京到新疆更便捷的公路大通道2017年7月15日全線貫通,當日京新高速公路內蒙古臨河至白疙瘩段、甘肅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3個路段聯動通車,北京進疆公路里程比經西安或蘭州繞道連霍高速公路縮短近1300公里。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3日開通,開車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由過去的3個多小時縮減為半個多小時。工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目光轉向雪域高原,舉世聞名的“兩路”進入高速化發展階段,西藏自治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經從“十二五”末的38公里迅速增長到如今的620公里。

  近5年艱苦奮戰終出碩果。12月3日凌晨2時6分,保(山)瀘(水)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長11515米的老營特長隧道右幅勝利貫通。作為連接滇中、滇西、滇北的重要通道,保瀘高速公路也將成為滇藏公路的新通道和通往緬甸、印度的南亞國際大通道。

  ……

  如今,我國公路通車裡程約達51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覆蓋了98.6%的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和地級行政中心。普通幹線公路實現提質升級,基礎服務網絡廣泛覆蓋,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達67.2萬公里。

  路通,福至。一條條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普通國道“瓶頸路段”陸續被消除。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在便捷人們出行的同時,打開了一扇扇更加富足、更加幸福的大門,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微循環惠民生 “四好農村路”結碩果

  大動脈被迅速打通,微循環加速成網、邁向暢通。

  “一二三,往這邊移一點,別碰壞了。”2019年12月3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吉吉爾貴正在村口的峽谷擺渡車邊指揮着搬運工作,村裡的衛生院迎來了全村第一台冰箱。

  至此,我國提前1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往後,65戶村民出山再不用沿羊腸小道走3個多小時。坐車10分鐘出村,2個小時到縣城!”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激動不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村莊內道路硬化,實現村村通班車,全面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

  交通運輸部堅持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的“四優先”原則,兌現“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承諾。

  “十三五”期,累計投入超過9500億元的車購稅資金,支持貧困地區公路項目建設,約佔全國車購稅總規模的68%。2016年到2019年,貧困地區改造建設國家高速公路1.69萬公里、普通國道5.25萬公里、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建設硬化路約9.6萬公里,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完成約45.8萬公里,加寬改造窄路基路面14.3萬公里,改造建設危橋約1.5萬座。

  “經過各方面艱苦卓絕的合力攻堅,交通扶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基本完成‘兩通’任務!”在2020年9月2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報告的好消息“刷屏”。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里程已達420萬公里,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今年8月底,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

  伴隨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出行不斷迭代升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6億农民“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成現實,農村地區實現“行有所乘”。

  “現在公路通到村部,每天經過軍營村的公交車多達12趟,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創業了。”

  “矮寨大橋車來車往,苗寨農家樂紅紅火火,期待總書記何時再來嘗嘗苗寨‘長桌宴’!”

  “獨龍江公路通車以後,村裡的農特產品銷售到了山外,鄉親們當上了養路員,工作穩定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2556級嶄新的鋼梯替代了藤梯,是我們回家的新路,比以前至少節省半個小時,關鍵是更安全了。”

  ……

  一個個精彩的民聲剪影,述說著公路交通的民生故事。

  更精彩的變化仍在發生。一條條“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風景線,帶動了一批特色產業、特色小鎮發展,桃花小鎮、蓮藕小鎮、光伏小鎮等雨後春筍般湧現,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新時代的中國鄉村煥發新光彩。

  物流鏈新動能 運輸服務提質增效

  拉伸發展的觀察鏡,公路交通的先行價值更加明晰。

  “以前每次春節開車回重慶的路上都會堵車,而堵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省界收費站。沒裝ETC之前,最長一次在這裏堵了將近兩個小時。”在成都工作、老家在重慶的陳小姐回憶道。現在陳小姐回重慶再也不用“剎一腳”等着拿卡出站了。從2018年12月28日15時起,川渝間高速公路10處省界收費站全部實現無阻斷通行。

  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提前完成國務院部署的“兩年內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目標任務。

  不到一年時間,全國建設完成了24588套ETC門架系統,改造完成了48211條ETC車道、11401套高速公路不停車稱重檢測系統;截至2019年年底,ETC推廣發行了1.23億戶,累計用戶超過2億。

  向改革要效率!深化收費公路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大幅提升了公路的運行效率。“一腳油門踩到底”,暢快愜意!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16年,我國全社會客、貨運輸量分別達到192億人次和433億噸,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10228.71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61080.10億噸公里。截至2019年9月,全國擁有50輛及以上貨運車輛的規模以上企業達21980個。2019年,公路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30.12億人,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43.55億噸。

  在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公路交通同樣亮眼。

  2019年5月31日,中俄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中俄黑龍江大橋順利合龍,一條新的國際公路大通道誕生,中俄人文和經貿往來更順暢。

  今年7月28日,中巴經濟走廊陸路通道的核心路段——KKH二期項目赫韋利揚至塔科特段全線竣工通車,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穫項目之一,也成為巴基斯坦公路網南北主要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蒙俄經濟走廊上,新一代公路口岸車輛管理系統已在滿洲里公路口岸上線運行。管理系統與內蒙古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無縫對接,大幅提升進出境旅客通關效率及便捷性。

  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大通道建設加快,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加速拓展。

  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1975年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2018年,新疆霍爾果斯、黑龍江綏芬河、內蒙古滿洲里等6個口岸完成了TIR試點工作。我國初步建成開放有序、現代高效的國際道路運輸體系,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

  圍繞服務經濟走廊建設,我國已與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共簽署了13個雙邊、5個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建立了18個雙多邊事務級會談機制。

  與此同時,我國國際道路運輸經營業戶的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在我國已開放的77個國際公路口岸中,有73個口岸已開展國際道路運輸業務,國際道路運輸年過客量、過貨量穩定在800萬人次和5000萬噸以上水平。

  更暢通更智慧 管理服務創新升級

  朝雨淅瀝,淡掃輕塵,在滇西旅遊重要幹線怒江美麗公路上,護路員李慶鄧與工友們正在仔細清除路邊雜草、垃圾。

  李慶鄧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上帕鎮木古甲村村民。2016年成為縣道木古甲公路的護路員后,他在管養路段附近種了20多畝草果,務工農活兩不誤,家裡人均年收入由2000多元攀升至5500餘元。怒江創造性推行的“公路養護+精準扶貧”新模式,已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1645人,年人均增收超過1.2萬元。

  不僅僅是雲南,“十三五”以來,全國各地公路交通行業探索加快建立公路養護、管理、運營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公路交通轉型發展升級,公路交通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征程上昂首奮進。

  2019年9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的意見》;交通運輸部會同財政部出台了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指導部署全國農村公路管養工作。

  目前,已有18個省份在省級層面提出了推廣路長制的明確要求,公路管養更加制度化、規範化。“十三五”期,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認定、評選出了200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示範引領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

  今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全面做好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立覆蓋縣、鄉、村道的“路長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日益精進的配套服務,為公路高質量發展豐富了新內涵。

  ——“司機之家”落地開花。

  獨立餐廳、自助廚房、休息室、洗衣機、烘乾機、自助加水機……廣東佛山勒流服務區“司機之家”,設施齊全,乾淨溫馨。2018年,交通運輸部開展了“司機之家”建設工作,到2019年年底就建成182個“司機之家”。到2020年年底,全國將再增150個“司機之家”,貨車司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服務區提檔升級。

  鮮花綠樹相映成趣、餐廳商場環境幽雅、星級廁所清新怡人……曾經,高速公路服務區里簡陋的廁所、單一的商品、簡單的菜品,被廣大司乘人員所詬病,備受社會關注。5年來,交通運輸部以旅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通過開展建設“星級服務區”、打造“智慧服務區”、“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等一系列措施,讓旅客的出行越來越舒適。

  ——“未來公路”正在路上。

  10月9日,江蘇省五峰山過江通道南北公路接線工程“未來高速”示範工程施工圖設計通過審查。這項“未來高速”示範工程將建成首個車路協同示範應用基地和首條5G網絡全覆蓋+應用的高速公路,實現安全保障全天候、出行服務全方位、運營維護全数字。

  “十三五”以來,一批技術先進、各具特色的智慧公路項目雨後春筍般湧現,人們對新基建的公路樣板有了更多期待。

  展望“十四五”,全國公路交通行業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勇擔使命、積極作為,奮力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再立新功,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五年巨變 告別藤梯

  涼山州懸崖村的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上山下鄉,安全得不到保證。2016年5月,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將“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藤梯升級為鋼梯。2020年5月12日,阿土列爾村迎來歷史性時刻:當日起至5月14日,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續搬遷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們走上了樓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懸崖村”的村民們正走在新時代的幸福路上。

  再見溜索

  “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溜索改橋”工作。2015年,將“溜索改橋”建設納入貼近民生10件實事。2018年,共計安排貧困地區中央車購稅資金2144億元,提出新增的項目、資金都要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全面完成了西部邊遠地區的“溜索改橋”建設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着力解決貧困地區出行的難中之難,全國實施311個“溜索改橋”項目,完成了渡口改造996座、渡改橋5.2萬延米,徹底解決了偏遠地區群眾“過江難”問題。

  曾經承載着貧困記憶的溜索,在新時代華麗轉身,發揮着新用途。如今,在雲南怒江州橋馬嘎村,當地建起了連接高山與生產路之間的草果運輸溜索。溜索正變成運輸草果、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橋銀橋”。

  五年看路 中國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公路建設迎來跨越發展,新技術、新理念應運而生,綠色、科技、便民的公路蓬勃發展。

  慢行——2016年5月,全國首條服務完善的快慢綜合交通旅遊廊道——赤水河谷旅遊公路正式投入使用。該公路主動銜接慢行系統,全線共布設7處驛站、8處服務站、13處慢行驛站、13處休憩點。自然與公路和諧共存,成為一道風景線。

  科技——2017年7月,世界沙漠公路中里程最長、等級最高、工程量最大、施工期最短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G7)全線通車。該高速公路全長超2500公里,連接北京、內蒙古、新疆6省(區、市),先後穿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是亞洲投資最大的單體公路建設項目,被世人譽為“鋪展是天路,矗立乃豐碑”的奇迹。

  便民——2019年5月,北京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試運行。該條自行車專用路全長6.5公里,其中全封閉專用路段5.46公里。專用路沿線無紅綠燈,並設置了潮汐車道和自發光指路標誌,惠及約1.16萬“通勤族”。

  綠色——全國“最美綠色高速”千黃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年底建成通車。作為浙江省唯一列入交通運輸部第二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千黃高速公路實現了全線邊坡覆綠率、便道硬化率達100%,噪聲、揚塵控制率超過90%,淳安段全線實現雨污水通過路、橋面徑流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避免了水域污染。

  親歷者

  “‘百米深井水含沙,烈日灌頂汗蒸發,誰說阿盟風不大,信號隨風無處抓。’雖然京新高速公路條件艱苦,我為能夠參與這項偉大工程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建交通京新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者黨鑫有感而發。

  “以前騎車上班不僅要經過多個路口,走過街橋時還要停車步行,通勤時間至少二三十分鐘,而走自行車專用路只需一刻鐘,現在每天都習慣騎這條路了。”在龍澤從事軟件開發的楊先生說。

  中國橋

  “十三五”期間,我國橋樑建設達到新高度,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一批橋樑工程不斷刷新着世界橋樑建設的“世界之最”。

  世界第一高橋——2016年9月,由貴州、雲南兩省合作共建的世界最高橋——杭瑞高速公路貴州畢節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北盤江大橋實現合龍,大橋橋面至江面高差約565米。2018年,北盤江大橋榮獲世界橋樑界的“諾貝爾獎”——“古斯塔夫金獎”。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的開通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2020年7月,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標志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將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建成通車后對提升區域鐵路、公路路網水平,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親歷者說

  “項目混凝土用量大概在92萬立方米,用量巨大。我們通過机械化改造,在砂石料碼頭設計存料能力達30立方米的大型集料斗。先由抓鬥往集料斗內送料,自卸車就位后再開放集料斗的出料口往自卸車內送料。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工效,而且減少砂石料浪費,有效節約了成本。”中交二航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經理楊志德介紹。

  中國隧

  “十三五”期間,我國隧道穿山入海,一次又一次開創隧道施工新紀元。

  海底沉管隧道——2017年7月,世界上埋深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海底隧道實現貫通。該海底隧道長6.7公里,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這些沉管採用工廠法預先製成,並創下了澆築百萬立方米混凝土無一裂縫的世界奇迹。

  高寒特長隧道——2017年9月,317國道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隧道全長7079米,建設者攻克了斷層、涌水、凍土、岩爆、供暖、供氧、通風等世界級高原施工難題。隧道貫通后,穿越雀兒山只需要不到10分鐘,且實現長年通行,不會因雪或冰封路。

  螺旋隧道——2017年10月,西北地區首條高速公路螺旋隧道——大(力加山)循(化)高速公路卧龍溝一號隧道全線貫通,隧道全長2620米,海拔3100米,是我國西北地區首條高寒、高海拔、高速螺旋隧道。

  高海拔長隧道——2019年4月,經過4年建設的米拉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標志著西藏自治區拉薩至林芝高等級公路實現全線通車。米拉山隧道平均海拔4750米,隧道雙向分別長5727米和5720米。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的建成通車,使過去18公里的翻山路程縮短至5.7公里。

  親歷者說

  “留在米拉山是因為工資高嗎?是因為沒有地方去嗎?很多人這樣問我們。我覺得,艱苦的活總得有人去干。與施工隊作業人員跑了兩茬兒相比,項目部職工基本保持着進場時的原施工隊作業班人馬。”中鐵十二局一公司米拉山隧道項目部經理梁永忠說。

【編輯:田博群】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知名女星推薦!生薑洗髮乳,控油沐浴露,打造身體的新氣象

清爽沐浴乳,洗完不再"滑滑"的,身體不殘留添加物

民生頭條帶您來看更多頭條新聞

※合法板橋禮儀公司懶人包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飾金買賣即時牌價-黃金資訊站

※了解大師佛教正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