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扁肉是“磚頭”,拌面為“鋼筋”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親歷者說)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干、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

  如今,在全國各地,沙縣小吃成為人們喜愛的“國民美食”之一。“目前常見的品種上百個,拓展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如數家珍。

  77歲的楊振西家住廈門,樓下就有一家沙縣小吃,扁肉、拌面和小籠包是他的最愛,“有感情,那是家鄉的味道。”

  1989年至1997年,老楊曾擔任沙縣縣長、縣委書記。“沙縣能將小吃做成大產業,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對沙縣小吃的關心和推動至關重要。”回憶往事,老楊感慨萬千。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沙縣一些老百姓開始到全國各地闖蕩,開設小吃門店。習近平同志很惦念這個富民產業的發展。

  “1999年3月4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準確,填補了低消費的空白,薄利多銷,闖出一條路子,現在應當認真進行總結,加強研究和培訓,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說起習近平同志對沙縣小吃的支持推動,沙縣縣委書記楊興忠一口氣道來,“2000年8月8日,已擔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夏茂鎮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0年8月8日,習近平同志到村裡考察時,我就在現場。他說,要把小吃產業做好做強,帶動农民增收致富。大家聽了很受鼓舞,我很快鼓起勇氣跑出去開店了!”沙縣夏茂鎮長阜村村民林英松說。

  2001年初,林英松到浙江嘉興經營小吃,夫妻倆在市區租下一間店面,起早貪黑地干,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一直腳不沾地忙到深夜。“雖然很辛苦,但只要生意好,日子就有奔頭!”老林說。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錢一塊一塊地攢下來。多年打拚,老林在沙縣蓋了一棟300多平方米的小樓,還買了一套房。如今,68歲的老林和老伴回家帶孫子,3個兒女接了班,在浙江、湖北、江西開小吃店。

  長阜村村容整潔,小樓林立。全村有1300多人外出經營小吃,約佔總人數的一半。小吃產業,鼓起了“實說實幹、敢拼敢上”的沙縣人的腰包,也讓新農村建設得更美。

  20多年來,沙縣經歷了5任縣委書記,歷任縣委領導班子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堅持把小吃業當作富民強縣的重要工作來抓。

  幫扶支持、加強培訓,推進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的轉型升級,成立沙縣小吃集團……從汗水活到技術活,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小吃業發展成為沙縣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沙縣小吃不僅風行全國,還走向海外,在日本、法國等多個國家成立了沙縣小吃集團合資子公司。

  在沙縣人眼裡,“扁肉是‘磚頭’,拌面為‘鋼筋’,小吃築成了沙縣的高樓大廈。”2000年以前,沙縣10層以上的高樓只有3棟,現在已有195棟。目前,全縣有6萬多人外出經營小吃,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

  本報記者 劉 毅

【編輯:蘇亦瑜】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專家學者建議裝潢加以施作阻火材料能有效阻擋大火延燒!

職業工會的投保須知?

※了解大師佛教正法中心

※神桌、神明桌、佛具、佛像、訂做與整修專家